close
內容來自sina新聞
遏制 房腐要 打蛇打七寸
一邊是"房腐"猖狂,一邊是"居不易"的購房焦慮。"房腐"現象正刺激著人們的觀感和社會神經。
反腐沒有秘訣,世界上所有國傢對腐敗的治理,走的都是限權和透明之路。要打破政商聯盟的畸形利益格局,權力必須被限制。
落馬官員多"房多多"刺痛瞭誰?
自2000年以來,共有53名落馬省部級官員涉及房地產,而據不完全統計,14年來落馬的省部級官員在100人左右,這就意味著,近一半的落馬省部級高官都涉及房地產。近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根據公開信息的統計調查,在社會上掀起熱議。貪腐"涉房"再次觸動社會的神經。
調查發現,2004年以後,平均每年涉房的落馬省部級官員明顯比2004年之前多。就是這一年,土地統一實行招拍掛制度,房價上漲幅度明顯加快,2006年、2009年房價上漲幅度幾乎都達到歷史信貸房貸銀行利率利率多少免費諮詢試算高峰。這兩年都有7個落馬高官涉及房地產,在各年中也是最多的。
對此,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表示,貪官"房腐",坐擁多套房產,表明房地產領域正成為官場集中腐敗的重要場所。
網友們則抱怨,一邊是官員通過貪腐坐擁多套房產,"房爺"、"房姐"、"房叔"層出不窮,一邊是廣大老百姓一輩子買不起一套房的焦慮。這讓人情何以堪? 網友"迪歐諾你不懂"就說,公權力成瞭官員謀求私利的工具,還談什麼社會公平?
也有觀點認為,房地產交易中的權錢勾結擾亂瞭目前市場分配原則和當前的房地產秩序。這種現象普遍存在,肯定會抬高房價,擠壓普通剛需購房者的購房利益,會引發社會的負面情緒。
杜絕貪腐"房"事,要斬斷權錢"私情"
斬斷官商勾結的"房腐"利益鏈條,需要官員財產公示制度的發威,根本上還是要限制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分析:"房腐"利益鏈條已經形成?
高官涉及房地產有兩種形態:第一類,是背後有房地產利益鏈條,或直接間接倒騰土地,或縱容支持親屬開發房地產,或與開發商結成利益同盟,或用非法收入買房倒手等;第二類是用正常合理收入買房置業。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高官落馬軌跡中,索房、買房、因房牟利......頻頻出現在房地產業利益鏈的各種環節,說明官商勾結的"房腐"利益鏈條已然形成,這比單個案件要嚴重得多,已經成瞭居高不下的一個腐敗毒瘤。
房產是消費結構中比重最大的資產,加上房產升值可能性加大,導致很多官員把貪腐觸角伸向這一領域。對於開發商來說,土地升值前景誘人,他們更有瞭腐蝕拉攏官員的決心,兩者相互勾結,在整個房地產的利益鏈條上結成聯盟,也就留下瞭貪腐的巨大空間。
思考:風險小成" 房腐"猖獗動力?
人民日報評論說,腐敗熱點領域的轉換,說明貪官在不斷尋求利益擴張的新途徑。有觀點認為,"房腐"之所以猖獗,成為腐敗新途徑,除瞭暴利誘惑之外,還在於其隱秘性。貪腐者所謀求的是相對安全地以權謀私。細數被曝光的案件,"房腐"風險小、隱蔽性強恰恰具有這樣的特點。
對於腐敗分子來說,坐擁房產,升值誘惑更大,法律空子易鉆;通過買賣房產,受賄資金得以"洗白";勾結開發商,低價"租進"變相"租出",牟利容易披上合法外衣。
監管缺失等也使得官員權力尋租的風險降低,"房腐"官員的僥幸心理不斷增強。每次得手,膽子就放大一倍,陷入貪污的陷阱之中,直到最後東窗事發。
治理:"房腐"倒逼官員財產公示
反腐沒有秘訣,世界上所有國傢對腐敗的治理,走的都是限權和透明之路。積極實施官員財產公示制度,才是從根本上遏制"房腐"現象的達摩克利斯劍。
十八大召開後,江蘇、廣東等地相繼試水領導幹部傢庭財產申報和公示,將官員的房產信息納入公佈內容的范圍,極大地震懾瞭腐敗,一些地方出現瞭官員拋售房產的現象。當前,"房腐"現象倒逼官員財產公示制度繼續迎難而上。
俗話說,打蛇打七寸。嚴躍進認為,要從財產申報制度這一關鍵要害入手喝退官員貪欲。加大對官員房產的審查制度,從工資公開、可疑財產排查等方面,增加其擁有多套房的經濟風險與政治風險。同時,加大監督和懲處力度,才能從根本上杜絕"房腐"現象。
限制權力,打破政商利益格局車貸信貸台南六甲車貸信貸
近日,有媒體統計,自2000年以來,半數落馬的省部級高官都涉及房地產。
得出這樣的數據並不奇怪,土地之下,利益鏈條盤根錯節,高樓之中,向來都暗藏腐敗。從接連落馬的"房氏"傢族,到世人矚目的劉志軍案,房產腐敗屢屢刺激人們的觀感和社會神經。
而且,腐敗官員落馬,還隻是冰山一角。最讓公眾焦慮的,是房地產行業中政治權力與商業資本已達成同盟,造就瞭一個龐大而難以撼動的利益格局。
金錢賄賂、分股送紅、房產打折......為瞭獲得權力掌控的稀缺資源,以及在市場競爭中尋求權力的庇護,一些商人極盡所能,與權力交好;而與此同時,隨著某些政府官員市場意識的增強,也希望借助手中權力融入市場,像生意人一樣"錢生錢、利滾利"。雙方就此一拍即合,互通有無,兩個群體日益達成一種曖昧的整體默契。
官商通過互惠,將公共權力流轉為商品,再羽化為資本。在這暗影重重的利益來往下,社會公眾卻免不瞭成為犧牲品。一邊是"豺狼在牢,其羊不繁"之嘆,一邊是"長安居,大不易"的購房焦慮。心理落差,貧富差距擴大、階層固化等問題必然不斷集中、激化,給社會發展埋下巨大的風險隱患。
如今,既得利益集團成為社會改革的最大障礙,已成為社會的廣泛共識。要破除阻礙,打破趨近停滯的改革局面,毫無疑問應從限制權力入手。畢竟,說到底,利益格局是因權力格局而生。權力越位不受約束,自然會引來資本不斷地獻媚與誘惑,從而導致利益格局的硬化。
當然,權力格局的拆解與利益格局的再造,註定是一個痛苦的問題。但中央已經提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如若不能披荊斬棘,從權力體制上打開出口,如何保證改革能夠邁出堅實的步伐,實現公眾對社會公正的期待?
觀點速覽
遏制"房腐"須釜底抽薪
人民網:十八大以來,反腐高壓態勢令人矚目。從"治標為治本贏得時間"的思路到"老虎蒼蠅一起打"的行動,彰顯瞭反腐敢於碰硬的決心和意志。一系列新動作正在助力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如此,包括"房腐"在內的形形色色腐敗將無處藏身。
當前反腐應狠抓"房腐"
中廉網:時下腐敗點正從直接的禮品、禮金、有價證券、支付憑證和商業預付卡轉變為以房產為依托的隱晦腐敗。這種腐敗熱點領域的轉換,一方面說明貪官在不斷尋求利益擴張的新途徑;另一方面也為完善反腐機制揭示瞭努力方向。這就要求政府積極地擴大反腐領域,要從源頭防腐。
治"房腐"需建民眾參與的陽光制度
新浪網:名為"房腐",實則是"權腐"。當務之急,不僅要高度重視網民舉報,發揮反腐的民間力量。同時要順應民眾的呼聲與期盼,修補制度與法律反腐的漏洞,如讓官員的傢庭財產公開、透明。
還有多少"房腐"不為人知?
中國新聞網:從去年的"房叔"、"房嬸"到今年初的"房姐"、"房妹"、"房哥",公眾敏感的神經一次次被撩撥,那種強烈的被剝奪感可想而知。人們不禁要問:還有多少"房姐""房妹"不為人知?其中暗藏多少權錢交易、權權交易內幕?把權力關進籠子不是口號。誰來關,怎麼關,靠什麼關?必須有答案。
延伸閱讀
政商曖昧是公平社會之毒
時下,政商之間的曖昧關系呈泛化趨勢,已影響民眾對社會公正的直觀感受。今年三月,習近平總書記就告誡各級領導幹部,"官商不要勾肩搭背"。國外是如何為政商關系戴上緊箍咒的呢?
日本:立法防止"官制談合"
"官制談合"是日本政治和經濟生活中官商勾結的一個毒瘤。在上世紀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時期,談合甚至一度被視為一種"有必要的壞事情",成為 "潛規則"。
2002年7月日本制定瞭《防止參與官制談合行為法》來進一步打擊這方面的行為。參與談合的企業將被禁止再參與政府的投標,相關官員也會受到各種處罰,包括處以5年以下監禁和250萬日元的罰款。
英德:設置賄賂黑名單 英國2011年頒佈的《反賄賂法》被業界公認為是"最嚴厲的反腐敗法",隻要能與英國扯上關系的個人和公司都有可能觸發《反賄賂法案》的執行。
而在德國,企業間的賄賂所得以及企業在海外的賄賂所得要被一並沒收,且當事人要被追究刑事責任或被處以罰款。同時,德國一些聯邦州還開始對涉及商業賄賂的企業設置黑名單。凡涉及賄賂的企業都將被列入黑名單,並保留五年。其間,黑名單上的企業將被排除在公共招標項目的中標企業之外。
結語
權力不受監督和制衡,就不可能有效遏制"房腐",即便通過打擊和懲處等淺層次的措施,讓"房腐"銷聲匿跡,仍然會有"各種腐"的出現。(本文編述:楊麗東)
新聞來源http://fs.house.sina.com.cn/news/2013-10-11/08343627676.shtml
遏制 房腐要 打蛇打七寸
一邊是"房腐"猖狂,一邊是"居不易"的購房焦慮。"房腐"現象正刺激著人們的觀感和社會神經。
反腐沒有秘訣,世界上所有國傢對腐敗的治理,走的都是限權和透明之路。要打破政商聯盟的畸形利益格局,權力必須被限制。
落馬官員多"房多多"刺痛瞭誰?
自2000年以來,共有53名落馬省部級官員涉及房地產,而據不完全統計,14年來落馬的省部級官員在100人左右,這就意味著,近一半的落馬省部級高官都涉及房地產。近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根據公開信息的統計調查,在社會上掀起熱議。貪腐"涉房"再次觸動社會的神經。
調查發現,2004年以後,平均每年涉房的落馬省部級官員明顯比2004年之前多。就是這一年,土地統一實行招拍掛制度,房價上漲幅度明顯加快,2006年、2009年房價上漲幅度幾乎都達到歷史信貸房貸銀行利率利率多少免費諮詢試算高峰。這兩年都有7個落馬高官涉及房地產,在各年中也是最多的。
對此,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表示,貪官"房腐",坐擁多套房產,表明房地產領域正成為官場集中腐敗的重要場所。
網友們則抱怨,一邊是官員通過貪腐坐擁多套房產,"房爺"、"房姐"、"房叔"層出不窮,一邊是廣大老百姓一輩子買不起一套房的焦慮。這讓人情何以堪? 網友"迪歐諾你不懂"就說,公權力成瞭官員謀求私利的工具,還談什麼社會公平?
也有觀點認為,房地產交易中的權錢勾結擾亂瞭目前市場分配原則和當前的房地產秩序。這種現象普遍存在,肯定會抬高房價,擠壓普通剛需購房者的購房利益,會引發社會的負面情緒。
杜絕貪腐"房"事,要斬斷權錢"私情"
斬斷官商勾結的"房腐"利益鏈條,需要官員財產公示制度的發威,根本上還是要限制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分析:"房腐"利益鏈條已經形成?
高官涉及房地產有兩種形態:第一類,是背後有房地產利益鏈條,或直接間接倒騰土地,或縱容支持親屬開發房地產,或與開發商結成利益同盟,或用非法收入買房倒手等;第二類是用正常合理收入買房置業。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高官落馬軌跡中,索房、買房、因房牟利......頻頻出現在房地產業利益鏈的各種環節,說明官商勾結的"房腐"利益鏈條已然形成,這比單個案件要嚴重得多,已經成瞭居高不下的一個腐敗毒瘤。
房產是消費結構中比重最大的資產,加上房產升值可能性加大,導致很多官員把貪腐觸角伸向這一領域。對於開發商來說,土地升值前景誘人,他們更有瞭腐蝕拉攏官員的決心,兩者相互勾結,在整個房地產的利益鏈條上結成聯盟,也就留下瞭貪腐的巨大空間。
思考:風險小成" 房腐"猖獗動力?
人民日報評論說,腐敗熱點領域的轉換,說明貪官在不斷尋求利益擴張的新途徑。有觀點認為,"房腐"之所以猖獗,成為腐敗新途徑,除瞭暴利誘惑之外,還在於其隱秘性。貪腐者所謀求的是相對安全地以權謀私。細數被曝光的案件,"房腐"風險小、隱蔽性強恰恰具有這樣的特點。
對於腐敗分子來說,坐擁房產,升值誘惑更大,法律空子易鉆;通過買賣房產,受賄資金得以"洗白";勾結開發商,低價"租進"變相"租出",牟利容易披上合法外衣。
監管缺失等也使得官員權力尋租的風險降低,"房腐"官員的僥幸心理不斷增強。每次得手,膽子就放大一倍,陷入貪污的陷阱之中,直到最後東窗事發。
治理:"房腐"倒逼官員財產公示
反腐沒有秘訣,世界上所有國傢對腐敗的治理,走的都是限權和透明之路。積極實施官員財產公示制度,才是從根本上遏制"房腐"現象的達摩克利斯劍。
十八大召開後,江蘇、廣東等地相繼試水領導幹部傢庭財產申報和公示,將官員的房產信息納入公佈內容的范圍,極大地震懾瞭腐敗,一些地方出現瞭官員拋售房產的現象。當前,"房腐"現象倒逼官員財產公示制度繼續迎難而上。
俗話說,打蛇打七寸。嚴躍進認為,要從財產申報制度這一關鍵要害入手喝退官員貪欲。加大對官員房產的審查制度,從工資公開、可疑財產排查等方面,增加其擁有多套房的經濟風險與政治風險。同時,加大監督和懲處力度,才能從根本上杜絕"房腐"現象。
限制權力,打破政商利益格局車貸信貸台南六甲車貸信貸
近日,有媒體統計,自2000年以來,半數落馬的省部級高官都涉及房地產。
得出這樣的數據並不奇怪,土地之下,利益鏈條盤根錯節,高樓之中,向來都暗藏腐敗。從接連落馬的"房氏"傢族,到世人矚目的劉志軍案,房產腐敗屢屢刺激人們的觀感和社會神經。
而且,腐敗官員落馬,還隻是冰山一角。最讓公眾焦慮的,是房地產行業中政治權力與商業資本已達成同盟,造就瞭一個龐大而難以撼動的利益格局。
金錢賄賂、分股送紅、房產打折......為瞭獲得權力掌控的稀缺資源,以及在市場競爭中尋求權力的庇護,一些商人極盡所能,與權力交好;而與此同時,隨著某些政府官員市場意識的增強,也希望借助手中權力融入市場,像生意人一樣"錢生錢、利滾利"。雙方就此一拍即合,互通有無,兩個群體日益達成一種曖昧的整體默契。
官商通過互惠,將公共權力流轉為商品,再羽化為資本。在這暗影重重的利益來往下,社會公眾卻免不瞭成為犧牲品。一邊是"豺狼在牢,其羊不繁"之嘆,一邊是"長安居,大不易"的購房焦慮。心理落差,貧富差距擴大、階層固化等問題必然不斷集中、激化,給社會發展埋下巨大的風險隱患。
如今,既得利益集團成為社會改革的最大障礙,已成為社會的廣泛共識。要破除阻礙,打破趨近停滯的改革局面,毫無疑問應從限制權力入手。畢竟,說到底,利益格局是因權力格局而生。權力越位不受約束,自然會引來資本不斷地獻媚與誘惑,從而導致利益格局的硬化。
當然,權力格局的拆解與利益格局的再造,註定是一個痛苦的問題。但中央已經提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如若不能披荊斬棘,從權力體制上打開出口,如何保證改革能夠邁出堅實的步伐,實現公眾對社會公正的期待?
觀點速覽
遏制"房腐"須釜底抽薪
人民網:十八大以來,反腐高壓態勢令人矚目。從"治標為治本贏得時間"的思路到"老虎蒼蠅一起打"的行動,彰顯瞭反腐敢於碰硬的決心和意志。一系列新動作正在助力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如此,包括"房腐"在內的形形色色腐敗將無處藏身。
當前反腐應狠抓"房腐"
中廉網:時下腐敗點正從直接的禮品、禮金、有價證券、支付憑證和商業預付卡轉變為以房產為依托的隱晦腐敗。這種腐敗熱點領域的轉換,一方面說明貪官在不斷尋求利益擴張的新途徑;另一方面也為完善反腐機制揭示瞭努力方向。這就要求政府積極地擴大反腐領域,要從源頭防腐。
治"房腐"需建民眾參與的陽光制度
新浪網:名為"房腐",實則是"權腐"。當務之急,不僅要高度重視網民舉報,發揮反腐的民間力量。同時要順應民眾的呼聲與期盼,修補制度與法律反腐的漏洞,如讓官員的傢庭財產公開、透明。
還有多少"房腐"不為人知?
中國新聞網:從去年的"房叔"、"房嬸"到今年初的"房姐"、"房妹"、"房哥",公眾敏感的神經一次次被撩撥,那種強烈的被剝奪感可想而知。人們不禁要問:還有多少"房姐""房妹"不為人知?其中暗藏多少權錢交易、權權交易內幕?把權力關進籠子不是口號。誰來關,怎麼關,靠什麼關?必須有答案。
延伸閱讀
政商曖昧是公平社會之毒
時下,政商之間的曖昧關系呈泛化趨勢,已影響民眾對社會公正的直觀感受。今年三月,習近平總書記就告誡各級領導幹部,"官商不要勾肩搭背"。國外是如何為政商關系戴上緊箍咒的呢?
日本:立法防止"官制談合"
"官制談合"是日本政治和經濟生活中官商勾結的一個毒瘤。在上世紀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時期,談合甚至一度被視為一種"有必要的壞事情",成為 "潛規則"。
2002年7月日本制定瞭《防止參與官制談合行為法》來進一步打擊這方面的行為。參與談合的企業將被禁止再參與政府的投標,相關官員也會受到各種處罰,包括處以5年以下監禁和250萬日元的罰款。
英德:設置賄賂黑名單 英國2011年頒佈的《反賄賂法》被業界公認為是"最嚴厲的反腐敗法",隻要能與英國扯上關系的個人和公司都有可能觸發《反賄賂法案》的執行。
而在德國,企業間的賄賂所得以及企業在海外的賄賂所得要被一並沒收,且當事人要被追究刑事責任或被處以罰款。同時,德國一些聯邦州還開始對涉及商業賄賂的企業設置黑名單。凡涉及賄賂的企業都將被列入黑名單,並保留五年。其間,黑名單上的企業將被排除在公共招標項目的中標企業之外。
結語
權力不受監督和制衡,就不可能有效遏制"房腐",即便通過打擊和懲處等淺層次的措施,讓"房腐"銷聲匿跡,仍然會有"各種腐"的出現。(本文編述:楊麗東)
新聞來源http://fs.house.sina.com.cn/news/2013-10-11/08343627676.shtml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